教學觀摩心得
  

       這週是我的教學觀摩週。因為學校活動與進度上的考量,師傅要我提早教學觀摩,原本預計十一月底進行試敎的我,臨時改到十一月初來進行教學演示。好險所有前置作業我都陸陸續續的完成,也趕在師傅所希望的時間內完成試敎。

[教學科目單元選定]

  其實從九月初開始時,我就開始思考到底要試敎哪個科目、哪個單元。翻閱了一下課本後,心想上台敎《容量單位的換算》,一來教學單元設計不多,二來概念很簡單。後來,我改變當初的想法。以前總認為乘法這個概念很難敎,能夠避開就避開。但心念一轉我告訴自己,這個單元很重要也相當具有挑戰性,若是自己做足充分準備,把學生引導的很好,我相信有了這次的正增強,以後遇到自己沒有自信能夠引導的單元,一定能夠變得更有信心去教學。所以最後我選了最多堂課的《乘法直式運算》作為我這次的教學科目。

【教學前的一些想法】

[教案編寫]

  教案還沒動工前,我已經反覆閱讀課本很多次,先瞭解大概這六節課需要學到什麼,在心底先有個基本架構。在這同時我也反覆咀嚼教師指引的兒童經驗及教學備註事項,等到課程內容與教學對象有一定的程度了解後,才開始著手製作這份教案。

  說老實話,集中實習的教案都沒像這次編寫教學觀摩教案這麼用心。集中實習時因為大家只分配到某個單元的某一堂課,只要把自己負責的那節課寫好就好。而這次教學觀摩自己必須完成六堂課,從開始的引導到下節課的連貫,我都要詳細的思考,比起以前來說,算是很認真地編寫這份教案。

  從構思教案及實際編寫的過程中我也能清楚的理解到整個單元的重要連貫概念、比較深入的了解這個單元的編排方式、學生每階段需要學到什麼,這個時候真的覺得教案是有幫助的,一改以往「教案只是交作業」、「制式、多餘沒有幫助的」想法。

  編寫教案兒童經驗時,我特別去找之前敎過我們班級的老師,詢問老師所使用的版本與班上學生學習狀況。沒想到這個學期班上使用的數學版本與二年級的版本不一樣,而且內容有些差距。二年級使用的是康軒版,三年級使用的是部編版,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銜接?後來我發現「前測」是一個很好幫助我入手的方式。

  還未進行教學前幾天,師傅建議我可以先設計一份測驗,大概的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在哪裡。測驗收回,批改完這份測驗後我大概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也大概知道哪些部分是學生會的,那個部份是學生不會的。我也透過這份測驗了解學生比較弱的概念─如七的乘法。前測結果真的幫助我很多,讓我知道真正進行教學時我必須先複習哪些概念,又有哪些概念是我必須再三強調與補強的。
   
[座位安排]

  實習學校很少採用分組式的座位,雖有將學生分組,但學生位置還是傳統式的直線排列方式。這次試敎特別改變學生的座位,進行異質性分組。我依照班上小朋友的狀況來分組,按照班上同學課業成績與自律行為的表現來挑選組長,組員則按照服從組長的程度與同儕關係來挑選。先依照學習狀況做個大略的分組,接著下來再依照同儕關係再分配。例如,某A跟某B很好,只要兩人聚在一起就會變得很愛講話,如此我會盡量避開讓他們同組的機會;某A會聽某組長的話,我就會將他們安排在同一組。透過這個方式安排完後,發現某組的組員有比較多課業落後的學生時,我會稍微調整一下組長順序,讓能力比較好的組長來帶領,盡量讓整個組的程度差異不會太大。

  班上小朋友看到座位的變動,他們好興奮,很期待學觀摩那天的課程。原本以為座位的安排應該會在教學觀摩結束後,也跟著恢復原狀。沒想到一直到現在,班上依舊是維持這樣的分組方式,更令我感動的是各組組長很用心的盯組員們的作業、學習狀況,整個學習狀況慢慢改善當中,荒腔走板的小鬼們也逐漸步入正軌。而我也趁勢將許多責任與工作放手給各組,開始藉由小朋友的力量幫忙協助其他同學學習。小朋友們的「你這邊怎麼沒改啊?要改快訂正」話語,真動聽。

【實際上場】

  等到了觀摩那天,原本訂於第一節進行試敎的我,因為學校臨時更動施打疫苗的時間而與我試敎的時間衝突到了,所以觀摩的時間改為第三節課。原本對於要試敎給學校校長與主任看,就已經有點焦慮,又加上很多突發狀況都不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我的心情變得更加緊張。師傅笑著跟我說「沒關係,好事多磨嘛!」。心想如果我現在只敎一節課就這麼緊張了,那之後怎麼面對層層關卡的教育甄試呢?沒錯!好事多磨嘛,就這樣調適一下心情,輕鬆的面對這場試敎。

[教學改進之處]

  這次設計的教案是要先由繪本導讀複習舊概念,接著再進入新的概念。利用繪本教學時間本來就比較難精確計算,所以解說繪本的時候速度有些快,擔心沒有在預定時間內把繪本講完,下次我應該更「優雅」的來解說繪本。再來是繪本圖片呈現問題,因為設備上裝置不便的考量,只是把繪本拿在手上進行全班講解,所以有好幾個學生跟我反應「老師我看不到」的問題。若是設備上允許,我覺得利用投影設備以簡報檔來呈現繪本,導讀的效果會更好。除了繪本以外,在教具的製作上,這次的教具字型比較小,應該要再放大兩倍,就像最後主任給我的建議一樣,「教具宜增大字,以利後面學生視野」。

  引導直式計算的過程中,發現班上學生都急著要用「速成」的方式學習,不太想知道基本原理,所以我花了不少時間在講解原理上。在這個部份我以具體積木條來引導抽象的十的概念,這個對小朋友來說有些困難,反而小朋友對於數字列式呈現比較清楚,他們只想趕快算出答案卻不想知道基本原理,這是我有些擔心的,我覺得了解原理遠比會算來的重要太多了。

[增強板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時,我發生了之前大四集中實習時所遇到的問題─沒有確實加分。班上使用的加分板是我參考了網路上其他的人的巧思與自己的想法所做出來的。某日,瀏覽網頁有看其他實習老師製作了「開心農場板」的加分板,那位教師將班級小朋友都當作農夫,每組都負責看管一片農地,作物收成量最多的那組為優勝組。加分板的遊戲規則是表現好可以獲得肥料(也代表加分),表現不好則會得到壞蟲(扣分),壞蟲的出現當然會影響作物的收成。那時候覺得這樣的加分制度好好玩。後來自己取之概念,設計一個「盆栽加分板」,每組成員都是照顧各組的盆栽。表現良好就能獲得葉子一片,將壞蟲改成毛毛蟲,毛毛蟲的出現會吃葉子,這樣也表示小組被扣了一分。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我設定集七片葉子可以開出一朵花。設計七片葉子的原因是經過前測後,我發現小朋友們對七的乘法時常會忘記或背錯。心想每節課結束後與小朋友們一起來統計各組的分數時,可以順便複習七的乘法,這就是我為什麼設定七片葉子就可以開一朵向日葵花的原因。

  班上發言相當踴躍,有時候我都忘記加分,所以教學觀摩時時常有小朋友跟我反應「老師你忘了加我們這組的分數了」,所以下次若是有在利用加分板時一定要小心,每個發言的人都要記得給與即時的回饋。我設計的加分板其實還有改良的空間,每片葉子上面都標有號碼,每加一次分後,我就必須找正確數字的葉子,說實在的挺浪費時間。後來想了之後,覺得我的葉子上面可以不用標示號碼,而只要是單純的葉子就好,這樣我比較不用在花時間對號碼找葉子,這樣加分會比較快。

【教學後】
[即時的補救與延續]
  
  試教結束後,我特別請師傅給我其他時間,想把之前學生不清楚的概念再度說明一次。經過幾堂早自修的時間來解說後,真的覺得一個概念一定得先打好基礎後,才能再繼續往後教學。透過修正的機會,我也比較清楚之後概念的引導必須注意的地方。教學觀摩結束後,我自告奮勇的向師傅說「讓我來負責這個單元六節課吧!」沒想到師傅也很爽快的答應了,跟師傅協調每天上完一節課後,在針對那天的教學給我建議與修正。

  決定要負責整個單元的教學後,師傅將批改作業、訂正、出考卷/練習題的所有工作都交給我。以前都會覺得只是要上台試敎一節好好哦!上完整個單元多累人啊!實際上台敎完整個單元後我發現,從完整的教學中才能真正獲得經驗。從學生前測開始,我學會掌握學生學生初始狀況;進行教學後我了解到學生的共同迷思概念;每天的即時回饋與學生的進步,讓我完完全全的喜歡教學與互動。也因為這麼持續的上台,我學會注意我講話的方式、引導思考的技巧、批改作業與訂正的要求...,唯有實際去做時才會更能體會什麼叫做教學。玩完數學後,我要去玩一下個國語了,好想擁抱師傅,謝謝他總是很爽快的/很放心的把課程「借」給我,讓我有機會好好享受好好玩,更讓我確定我就是想要當一個老師

【看了錄影後】

  試教完後,我都不太敢打開錄影的檔案來看,總是需要一些時間來沉澱一下自己(笑)。快要完成這份心得時,我終於打開檔案,從頭到尾再欣賞一次我自己的教學。有一些問題是我前面已有提過。看完錄影後我發現了一些我沒注意到的地方,我發現自己的用詞對小朋友來說很專業/抽象,例如我時常提到乘法的「概念」、運算的基本「理念」。我覺得應該不要說的這麼難懂,可以將概念改為「你知道(學過)的乘法是什麼」或「你覺得乘法是什麼」;將基本理念改為「乘法的運算是這樣算出來的」這樣的說法讓三年級的學生聽的懂我在問(說)些什麼。
  另外,我也注意到我有個口頭禪「好~來」,這是我常用的開頭方式,看完錄影我自己也對於這樣的口頭禪莞爾。不過這個口頭禪有時候會是自己將學生拉回主題的方式之一。
  以前試敎後,都覺得自己像菜市場叫賣的阿桑一樣,很急著把話說完,很忙碌地在教學。這次試敎前,我一直提醒自己話要好好說、慢慢說,優雅的完成教學。看完錄影後我發現自己不再像是菜市場的阿桑了,我有試著將說話的速度放慢,對於時間也沒像之前那樣焦慮。雖然這次試教沒有如期的在鐘聲打前將課程結束,但看見自己臨危不亂的做總結,真的覺得很感動─原來我也在進步中。

  每次教學觀摩他人的建議與自己反思,都讓我獲益匪淺,透過文字記錄更讓我印象深刻。這次的教學觀摩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也深刻的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ilel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