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學校為了這個星期五舉辦祖孫週與中秋節慶祝烤肉活動,全校開始進行工作分配、家長邀請、場地佈置的工作。早在中秋節這週的前幾個禮拜,師傅就開始在寫計畫,上面清楚的說明規劃活動的緣由、學校提供的器材與食材以及學校所有教職人員的工作分配。等到了中秋節這個禮拜師傅在發放家長邀請通知,實習的國小與家長的聯繫相當熱絡,幾乎有什麼活動都會盛情邀請家長參加,家長也很給面子的熱情參與,烤肉當天的熱鬧畫面就足以證明學校與家長間的強力連結!
除了教師與家長方面的工作分配與聯繫外,學生也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去討論。師傅將班上分成了三大組,各組推派一位組長,由組長協調各組員攜帶的物品。各組都有一張物品統計表,上面清楚的說明各個組員所認養的攜帶物品,看著學生歪七扭八的字落在那張統計單上,我覺得這樣的討論與協調好可愛,也充滿分享與合群的感覺。
星期三午餐時間,班上一位小朋友的奶奶跑來坐在我旁邊,跟我討論這樣的分配方式好像有點不太公平…奶奶說小朋友各自決定要攜帶食材、用具,有些孩子覺得自己想到什麼就帶什麼,所以有「不公平」的狀況發生。有些同學認領火種攜帶,有些同學認領了木炭又自告奮勇要帶玉米來,小朋友要帶來的東西沒辦法很平均的分配,所以家長跑來提供一些更「公平性」的方式。她希望應該要大家先說好繳一筆錢後再從中平均分配金額下去購買食材,這樣比較公平。聽家長說完我覺得這樣的的方式「聽」來很公平,但卻失去了烤肉「分享」的味道了。
奶奶很積極要我去改變一下工作分配的狀況,但由於先前的制度很早就宣布了,臨時更動就變得很麻煩,再加上時間又太接近烤肉的時刻,那時候我先將奶奶給的建議放在心裡,等奶奶離開之後再轉達她的建議給師傅。
師傅說烤肉事件好玩的事,小組成員各自決定自己的食物來一起「分享」給大家,師傅要的是那份「你分享給我,我分享給你」的小組交流方式,若是很制式化的分配,那師傅的善意也就失去他的原意了…師傅在全班面前跟大家說,烤肉不是要吃的多好,而是「好玩」的感覺,大家只要認領至少一樣物品,不用要吃的多好!記得我們享受的是那種感覺!後來我跟師傅討論這件事,師傅說當初他設立這樣分配制度是因為並不是每個家長都願意拿錢出來,而且班上很多人的家長本身就有養蝦、種菜、養豬,如果能先拿出自己家裡已經有的東西,不用再額外花錢購買其他食材,省錢又省力。所以師傅才採用認領制度,讓大家能夠相互分享。其次是,如果照著奶奶說要繳一筆錢,有些家長是拿不出來的。而且最後平均分配要買什麼,如何分配買?這樣比較容易公平嗎?這都是很理想化的,沒有實行也不知道問題再哪?到底哪種方式公平?很多時候,我們大人總認為自己眼中認為的公平才是真正公平。我覺得孩子自己的協調與討論對他們來說才是更具公平性吧!
看著小朋友烤肉當天無私的帶來了滿滿的東西,「我有帶...」「我也有帶...」起此彼落的分享話語讓我覺得小朋友真的好可愛哦!也讓這次烤肉充滿分享的味道,公不公平從小朋友開心的表情上我想已經有了答案。
【後記】
1.有關「烤肉小叮嚀」
師傅要我幫忙設計一張讓小朋友認領的表格,這張統計表開頭清楚的註明「必須攜帶」與「校方已經提供的物品」,後面在增加一個含有「座號」「我願意帶」「數量」欄位的表格,針對這個「烤肉小叮嚀」可以改更某些部份,讓這個通知單能更完善一些。
★應該多些空白欄位讓學生可以在多寫,我發現我只有給每個座號一個表格這似乎不太夠,有些人攜帶的物品比較多,表格就有些不敷使用。
★聽完師傅認領的原意後,我覺得應該在統計單前面先說明烤肉「分享」的原則與享受好玩的感覺,並提醒大家要分配公平一些。
2.有關「烤肉」
這是我第一次帶小朋友烤肉,外面的場地可使用個工具不多,剛開始的時候烤肉狀況非常多,一方面要管理學生秩序,另外一方面要張羅烤肉的物品,好混亂!!那時候只急著要趕快開始烤肉,很怕時間來不及,都忘記要先將要烤的物品先拿出來,下次若是有類似的活動應該要先請學生把食材與工具都先拿出來放好,等一切都弄好之後才開始烤肉,這也比較整齊,不會感覺亂七八糟的。
這次烤肉家長很熱心的到校來幫忙,發生了一個狀況,家長忘記攜帶自己的餐具,又再加上學校提倡環保不提供塑膠碗,導致家長沒有器皿可以裝食物來吃,所以下次有邀請家長活動時要記得多準備幾份餐具給家長使用,或請學生再次提醒家長記得攜帶餐具來參加會比較好。
烤肉時候忘記將班級的垃圾統在烤肉前拿出來,導致有一段時間垃圾是滿天飛的,後來師傅請學生回教室將垃圾桶搬出來,然後垃圾滿地的情況才有點改善,所以下次牖戶外活動時,也要記得在活動開始前準備好垃圾桶。
- Oct 04 Sun 2009 11:23
[生活]實習札記 October(1)烤肉的「味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