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電影與人生請來了紀錄片的導演
放他的紀錄片 之後再請他跟我們解答相關問題

這部片叫【一天inside】

是記錄一位孕婦從等待生產到生產的過程。
這部片以一個家庭為主軸 描寫等待生產的過程
有小孩的嬉鬧 老公平常屌兒啷噹在重要時刻卻又會顯現出他應有身為老公的責任 有很照顧媳婦的婆婆..
這些情景每一天都會在我們身邊上演
雖然說生產是很重要的時段
可是
導演從很普遍的日常細微中來拍攝....
裡面的家人的互動很真實
把所有情況都真實的呈現
我一直覺得如果我是裡面被拍攝的人
我一定會很不自在
甚至連說話也都變的怪怪的
可是 這部片裡
被拍攝者很像都沒有絲毫的僵硬或者緊張
導演說 在這之前 做過很多溝通
重要的是
是對方請導演去拍的
光憑這點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拉近很多
其中
有幾段都是一片黑色影像
在黑上影像右下角我一串在跑動的時間計時數字
第一次看到這裡覺得很特別
也覺得導演這樣安排是有特別的用意
可是黑影像次數變多了
就覺得 這麼還有阿
阿到底要不要生阿?
很怕下一秒出現的畫面就是生產的畫面
可是 一次又一次的
黑影完之後孕婦都還沒生...
心情也跟著孕婦起伏
到底要生了沒?
其實當他等待他生產的過程中
是有擔心會不會難產
紀錄片 是很難控制下一秒要發生什麼事
所有被拍出來的東西都是很真實的
所以我很害怕會不會活生生的上演難產的戲碼
隨著黑色影像一直出現  我的心情就越緊張
最後  終於他順利的生產了
我的心也為他開心
我不認識他 但我透過這部片經歷他的感覺 為她開心
導演說他利用黑色影像讓大家都能身歷其境
跟孕婦甚至是他的家人有一樣的感覺
曾經也有人跟導演說:
是不是黑色影像也是未出生的嬰兒眼中所見的影像?
對阿,嬰兒也算是主角之ㄧ
不,應該是這麼說 是嬰兒讓媽媽擁有想記錄這段歷程的動機
媽媽在等待的同時(意味嬰兒還未出生) 嬰兒的眼中也是烏漆麻黑的一片
所以我覺得導演這個手法用的很好....
很成功的讓我經歷主角的感覺

一開始 影片中不斷出現連續不斷奇怪的聲音
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
我一直認為那是時間流動時鐘的聲音
又很像是火車的聲音
又很像是車聲
不知道是什麼?
我猜那聲音應該是和"等待"有關

喜歡上電影與人生這堂課
因為 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見解跟想法
是我從來沒想過的
也觸發了我對很多東西的思考有不一樣的方向...

【有關導演】
許慧如導演
◎學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畢業
參與多部紀錄片與劇情片拍攝,並有多部獨立完成之紀錄片,
作品曾受邀參加多國國際影展。
◎作品簡歷 【負責影片之編導、攝影、剪輯製作】
2001 《奶油蒼蠅 Butter-Fly》紀錄高雄市新堀江地區年輕人的生活及價值觀。
獲世安文教基金會藝術創作獎。
2003 《雜菜記 Hard Good Life》紀錄女兒(我自己)與父親之間沒有對話的對話關係,呈現二人孤獨又互相依存的生命狀態。
獲2003年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Award of Excellence獎項。
獲邀參加布宜諾斯艾利斯DocBsAs影展.
獲邀參加 日本東京國際學生影展
獲邀參加印尼In-Docs影展.
2005 《一天INSIDE》為最新完成作品,紀錄一位產婦與其家人在產房中待產一天的過程,從這一天看見一個家庭、社會的縮影,隱喻出一段人生。
獲邀參加 2005南方影展觀摩影片 及韓國斧山影展市場展
並將受邀於日本映画美學校 及中國北京電影學院放映
2006 《抗癌日誌》(攝製中,預計於2007年完成,入選國家文藝基金會“94年度視聽媒體藝術專案“補助計畫)
◎紀錄片【一天 INSIDE】簡介
本片企圖透過一位孕婦在產房待產到生產的一天時間,
隱喻出一段人生。在一個單調乏味的待產空間中,親友們穿梭其中,
濃縮的生活片段在此上演,他們的企盼相同-一個健康的新生命誕生。
焦躁的氣氛瀰漫著空間,每一個分秒都被放大,每一個情緒也都一觸即發,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夫妻、母子、婆媳….,那些我們早已經視而不見,天天都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日常瑣事,
在這個小小的空間中,往來中交織出了重量。 這是一個濃縮的時空,包括時間、包括空間,
試圖將這個部份透過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以一種“微觀“的方式呈現出來,
與過去紀錄片所強調的長時間跟拍、進入被攝者的各個生活場景,這樣“宏觀”的方式形成強烈的反差,
也是本片最大的挑戰,企圖對抗於雄性的大舉掠奪,
以陰性的、被動的、瑣碎的、含蓄的方式娓娓道出另一種長期被忽視的真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ilel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